无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,少女与狗2免费高清观看,小sao货叫大声点奶真大,99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,日本公妇理伦a片

地學科普
Geoscience science
您的當前位置:首頁 > 地學科普 > 科普知識

中國歷代大事年表:從原始社會到2014年

發布時間: 2014-07-27 點擊次數: 2820次

  中國歷史(shi)悠(you)久,歷經(jing)多次演(yan)變和(he)朝(chao)代(dai)更(geng)(geng)迭,依(yi)然(ran)屹(yi)立于今。這個曾經(jing)世(shi)界上最強(qiang)大的(de)國家(jia),有(you)豐足的(de)經(jing)濟、文化、科技,當然(ran),更(geng)(geng)有(you)豐富(fu)的(de)歷史(shi)內容,本文為(wei)你簡單解析中國歷史(shi)上那些(xie)年,那些(xie)大事。

 

原始社會

170萬年前到約(yue)公元前21世紀

 

  約(yue)170萬年前(qian) 元謀人(ren)生活在云南元謀一帶

  約70-20萬年前 北(bei)京人(ren)生活在北(bei)京周口(kou)店一帶(dai)

  約1.8萬(wan)年前 山頂洞人開(kai)始氏族公社的生活

  約0.5-0.7萬年前 河(he)姆渡(du)、半坡母系氏族公社

  約0.4-0.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(hua)中晚(wan)期,父系氏族公社

 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(de)炎帝(di)、黃(huang)帝(di)、堯(yao)、舜、禹時期

 

奴隸社會

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

 

  公元前(qian)2070年到公元前(qian)1600年

  公元前2070年 禹傳子啟,夏朝建立

 

  約公元(yuan)前1600年(nian)到公元(yuan)前1059年(nian)

  公(gong)元前1555年頃 商湯于鳴(ming)條之戰打敗夏桀(jie),夏朝(chao)滅亡。

 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

 

  西周 公元前1059年到公元前771年

  公元前(qian)1059年 周武王于牧野之(zhi)戰擊(ji)敗商紂王的軍隊,商朝滅亡。

  公元(yuan)前841年(nian) 國人暴動 共和元(yuan)年(nian) 我國歷史開(kai)始有明確紀(ji)年(nian)

 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(gong)入(ru)鎬(hao)京,西周(zhou)結束

  公元前770年 周平(ping)王(wang)遷都洛邑

 

  東周 公元(yuan)前770年(nian)到公元(yuan)前221年(nian)

  春秋時期 公元(yuan)前770年-公元(yuan)前476年

  前722年(nian):鄭莊公平(ping)定共叔段之亂。時為魯隱公元年(nian),史書《春秋》編年(nian)始于此。

  前720年(nian):周平王、鄭莊公互派兒(er)子為人質(zhi),周天子地位大(da)為降(jiang)低。

  前(qian)707年:周(zhou)桓王率諸侯軍(jun)隊伐鄭(zheng),被(bei)鄭(zheng)莊(zhuang)公打敗且肩膀中箭,諸侯爭(zheng)霸時代(dai)開始。

  前704年:楚武王(wang)(wang)熊通稱王(wang)(wang),為諸(zhu)侯稱王(wang)(wang)之始。

  前(qian)685年:齊(qi)桓(huan)公立,以管(guan)仲(zhong)為相(xiang),實施變法(fa)。

  前656年:齊桓公(gong)率諸(zhu)侯(hou)聯軍迫(po)楚國簽訂召陵之盟(meng),成為春(chun)秋五霸之首。

  前633年:晉文公率兵救(jiu)宋,在城濮之戰大敗楚(chu)軍,后(hou)會盟于踐土(tu),成為中原霸主。

  前627年(nian):秦(qin)、晉會戰于(yu)殽,秦(qin)全軍覆沒,其(qi)后轉向西發展(zhan),稱霸西戎。

  前597年:楚、晉會戰(zhan)于邲,楚大勝。

  前579年:宋(song)大夫華元(yuan)調和晉、楚,為第一次弭兵會盟。

  前576年:楚、晉會(hui)戰于鄢(yan)陵,晉大勝,楚共王傷目。

  前546年:宋(song)大夫向戌邀晉楚和各(ge)諸侯國舉行第二次弭兵會盟(meng),晉楚之間維持(chi)數十年和平(ping)。

  前(qian)506年:吳王闔(he)閭以伍子胥為(wei)將,統兵(bing)伐楚(chu),攻(gong)進楚(chu)都郢。

  前496年:吳軍伐越,闔閭戰(zhan)敗(bai)并因傷而亡。

  前494年:吳王(wang)夫(fu)差興兵敗越,越王(wang)勾踐求和。

  前473年(nian):越王勾(gou)踐消滅吳國(guo),夫差自殺。勾(gou)踐與齊晉(jin)會(hui)盟(meng)于徐,為春秋最(zui)后一個(ge)霸主。

 

封建社會

公(gong)元前(qian)475年到公(gong)元1840年

  戰國 公元前(qian)475年到公元前(qian)221年

  前(qian)453年:晉國氏(shi)族韓、趙、魏(wei)三家盡滅智氏(shi),瓜(gua)分其(qi)地。

  前434年(nian):晉(jin)哀(ai)公死,晉(jin)幽公即(ji)位。韓、趙、魏(wei)瓜分晉(jin)國剩(sheng)余(yu)土地,只留絳與(yu)曲(qu)沃(wo)兩地。

  前403年:周威(wei)烈王(wang)冊立(li)韓、趙、魏(wei)三家為侯國。

  前356年(nian):秦孝公任用商鞅,實施變法。

  前(qian)353年:趙求救于齊(qi),齊(qi)孫臏引兵攻(gong)魏都(dou)大(da)梁(今河南開封),又(you)在桂陵大(da)敗魏軍,圍(wei)魏救趙。

  前342年:齊在馬陵之戰(zhan)大敗(bai)魏軍,魏將龐(pang)涓兵敗(bai)自(zi)殺,圍魏救韓(han)。

  前307年:趙武靈王(wang)實行胡服騎射。

  前284年:燕(yan)、秦(qin)、韓、趙、魏五國聯兵(bing)攻齊,燕(yan)軍陷(xian)齊都臨淄(zi)。齊失(shi)七十余(yu)城,只余(yu)莒和(he)即(ji)墨。

  前(qian)278年(nian):即墨(mo)守(shou)將(jiang)田單火牛陣大敗(bai)燕軍,齊國復國,但國力已(yi)衰。

  前(qian)278年:楚都郢(ying)被秦將白起(qi)攻陷,遷都到(dao)陳;楚國詩(shi)人屈原投汨(mi)羅(luo)江自盡。

  前(qian)271年:范雎向秦昭王獻“遠交(jiao)近攻”之策(ce)。

  前260年:秦(qin)將(jiang)白起在長平之戰(zhan)大敗趙軍,坑殺40萬(wan)降卒。

  前258年(nian):魏信(xin)陵君(jun)、趙(zhao)平(ping)原君(jun)、楚春申君(jun)大破秦軍(jun)(jun)于邯鄲城下;后信(xin)陵君(jun)率軍(jun)(jun)于函谷關再(zai)勝秦軍(jun)(jun)。

  前256年:周(zhou)(zhou)赧王(wang)病逝(shi),秦國攻(gong)入雒邑,西周(zhou)(zhou)公投降,周(zhou)(zhou)朝滅亡。

  前230年:秦滅韓。

  前228年:秦滅(mie)趙。

  前(qian)225年:秦滅(mie)魏。

  前(qian)223年(nian):秦滅(mie)楚。

  前222年:秦滅燕、越。

  前221年:秦滅齊(qi),統一中原。

 

  公元前(qian)221年到公元前(qian)206年

  前219年(nian):秦始(shi)皇舉行封禪大典。

  前214年:秦始(shi)皇命蒙(meng)恬率(lv)三十萬大(da)軍北伐匈(xiong)奴(nu),占領河套地(di)區。

  前213年:秦(qin)始皇焚毀五經、活埋儒(ru)士(shi)。

  前(qian)210年:秦始皇(huang)亡于東巡,宦官(guan)趙高與丞相李斯(si)擁立次(ci)子胡亥,假(jia)詔賜死長(chang)子扶蘇。

  前209年:陳勝、吳(wu)廣運送士兵逾期,為避免遭處斬(zhan),于(yu)泗(si)水郡“揭竿起義”。

  前(qian)208年:趙高陷害李斯,腰斬于咸(xian)陽,夷三族。

  前207年:項(xiang)羽(yu)率楚軍于(yu)大(da)破秦軍。同(tong)年劉邦率軍入秦都咸陽,秦亡。

 

 

  楚漢之爭 公元前206年(nian)—公元前202年(nian)

  前202年:漢軍包圍楚軍于垓下,項羽突圍后于烏江自刎而死。

 

  西漢 公元前202年(nian)到公元8年(nian)

  前202年 西漢建(jian)立。

  前200年,劉邦率漢(han)軍(jun)北伐匈奴,被圍困于白登,賄(hui)賂匈奴閼氏才得以脫險。

  前154年:吳王(wang)劉濞聯(lian)合膠西(xi)王(wang)、楚王(wang)、趙王(wang)、濟(ji)南王(wang)、菑川王(wang)及膠東王(wang)起兵,史稱七國(guo)之(zhi)亂,為(wei)太尉周亞夫率軍平定(ding)。

  前134年:漢武帝采儒(ru)生董(dong)仲舒(shu)之議,罷黜百家,表章六經。

  前(qian)139年-前(qian)126年:張(zhang)騫(qian)出使西域。

  前127年:衛青北擊匈奴(nu)。

  前121年:霍去病出(chu)隴西擊滅居于河(he)西走廊(lang)的(de)匈奴部(bu)落

  8年:王莽接受孺子嬰禪(chan)讓后稱(cheng)帝,改國(guo)號(hao)為新。

 

  新朝 8年-23年

  8年 王莽(mang)奪取西漢政(zheng)權(quan),改國號(hao)新(xin)

  17~18年 綠(lv)林赤眉起(qi)義爆發(fa)

  23年:劉秀率軍(jun)(jun)于昆陽之(zhi)戰擊潰新莽軍(jun)(jun)。秋,更(geng)始軍(jun)(jun)攻入長安,王莽被殺,新朝亡(wang)。

 

  東漢 25年到220年

  25年:劉(liu)秀(xiu)與更始(shi)帝決裂(lie),于(yu)河北稱帝,史稱東(dong)漢光武帝。

  73年:班超出使(shi)西域

  105年(nian):蔡倫(lun)改進造紙術

  132年:張衡發明地動(dong)儀(yi)

  184年:張角興兵反漢。

  192年(nian):司徒王(wang)允唆使董(dong)卓的部(bu)將呂布殺了董(dong)卓。

  196年,曹操迎漢獻(xian)帝到許。

  200年:曹(cao)操軍于官渡之戰大勝袁紹軍。

  208年(nian):孫權、劉備(bei)聯軍(jun)于赤壁(bi)之戰(zhan)大敗曹軍(jun)。

  220年:漢獻帝禪(chan)位(wei),曹丕稱帝,東漢亡(wang)。

 

  三國 220年到280年

  220年(nian):魏國建(jian)立(li)

  221年:蜀國建立

  222年(nian):吳國建立

  230年:吳(wu)派衛溫等(deng)率軍隊(dui)到臺(tai)灣

  263年(nian):魏(wei)滅(mie)蜀

  264年(nian):滅蜀元(yuan)勛鐘會及姜維叛變,被司馬昭平定,鐘會及姜維被殺。

  266年:司(si)馬炎篡魏自立,國號晉,曹魏滅亡。

 

  西晉 266年(nian)到316年(nian)

  279年,司馬炎下令(ling)六路晉軍攻吳。

  280年,吳主孫皓出(chu)降,吳亡。

  291年,惠帝皇后賈南風(feng)唆使楚王司馬瑋(wei)殺汝南王司馬亮,開啟八王之(zhi)亂。

  306年(nian),李雄稱帝(di),國號(hao)“成”。同年(nian)晉(jin)東海王司(si)馬越控制朝政,毒死惠(hui)帝(di),立(li)懷帝(di),八王之亂結束

  308年(nian),匈(xiong)奴(nu)劉淵(yuan)稱帝,國(guo)號“漢”。

  311年,漢帝(di)劉(liu)聰攻陷(xian)洛陽,擄晉懷帝(di)司馬熾,史稱“永嘉之禍(huo)”。

  316年,匈奴攻占(zhan)長安(an),晉愍(min)帝投降被(bei)殺,西晉滅亡(wang)。

 

  東晉 317年到420年

  317年,瑯邪王司(si)馬睿在建康(kang)稱晉王。

  322年,王敦起(qi)兵攻陷建康,史稱“王敦之(zhi)亂”。同年石勒(le)南(nan)進,再占黃河以南(nan)之(zhi)地。

  350年,冉(ran)閔(min)奪后趙政權稱帝,國號“魏”,建(jian)都鄴,史稱“冉(ran)魏”。

  351年,苻健(jian)稱帝,定都(dou)長(chang)安,史稱“前秦”。

  352年,前燕(yan)殺冉(ran)閔,攻破鄴都,冉(ran)魏(wei)亡。

  383年,前秦出(chu)兵伐晉,大(da)敗于(yu)淝水,史稱“淝水之戰”。

  403年,東(dong)晉桓(huan)玄篡位(wei)稱帝,建國桓(huan)楚。

  404年,劉裕舉兵(bing)討伐桓(huan)玄(xuan),桓(huan)玄(xuan)敗走(zou)蜀地(di),途中被殺(sha)。

  405年(nian),劉裕肅清桓氏(shi)勢力,迎晉安帝復位,掌控朝廷。

  420年,劉裕(yu)廢晉(jin)恭帝自立,史稱(cheng)“南朝(chao)(chao)宋(song)(song)”或“劉宋(song)(song)”。東晉(jin)亡(wang),進(jin)入“南北朝(chao)(chao)時期”。

 

  南北朝 420年到589年

  479年,蕭道成劉宋篡位,建國號“齊”,史稱齊高帝,南(nan)朝宋亡。

  502年,齊宗室蕭衍篡位,建國(guo)號(hao)“梁”,史稱梁武帝,南朝(chao)齊亡。

  534年,北魏(wei)孝武帝元修與權臣高(gao)歡關系決裂(lie),逃到關中投奔(ben)宇(yu)文泰。高(gao)歡在(zai)鄴城擁元善見為帝,是為東(dong)魏(wei)。其后宇(yu)文泰殺元修,在(zai)長安立(li)元寶(bao)炬為帝,是為西魏(wei)。

  548年,東魏(wei)降(jiang)將侯景勾結(jie)梁京城守(shou)將蕭(xiao)正德,舉兵謀反(fan),史(shi)稱“侯景之亂”。

  557年,梁(liang)權(quan)臣(chen)陳(chen)霸(ba)先篡位,建國(guo)“陳(chen)”,史(shi)稱陳(chen)武帝,南朝梁(liang)亡。同年宇文(wen)泰的(de)兒子宇文(wen)覺(jue)建立(li)北周,西魏(wei)亡。

  581年,楊堅受禪代(dai)周(zhou)稱帝,改國號(hao)“隋(sui)”,史稱隋(sui)文帝,北周(zhou)亡。

 

   581年到618年

  589年,隋統一南北方(fang)

  605年,開始(shi)開通大運河

  612-614年,隋(sui)煬帝三度發(fa)兵(bing)征討高句麗

  618年(nian)(nian),宇文(wen)化及等人發動兵變,弒煬(yang)帝(di)。同年(nian)(nian)李淵受隋恭帝(di)楊(yang)侑禪(chan)讓,建立(li)唐朝(chao)。

  619年,王(wang)世充廢他所擁立的(de)另一(yi)位隋(sui)恭帝(di)楊侗,隋(sui)亡。同(tong)年王(wang)世充自(zi)立為帝(di),建國號“鄭”。

 

   618年到907年

  618年,唐(tang)朝(chao)建立,隋朝(chao)滅(mie)亡

  626年,李世民(min)發動玄武門之變。李淵讓位,成為太上皇。李世民(min)繼(ji)位,即唐太宗。

  629年,唐將李(li)靖(jing)率騎兵攻滅東突(tu)厥(jue)。

  627年-649年,貞觀之治

  690年,武(wu)則(ze)天廢睿宗,即帝(di)位,改(gai)國(guo)號(hao)“周”,定都(dou)洛陽(yang),史稱(cheng)“武(wu)周”。

  705年,唐(tang)中宗復辟。

  713年-741年,開元盛世

  755年-763年,安史之(zhi)亂

  780年,實行兩(liang)稅(shui)法(fa)

  875年-884年,唐末農(nong)民戰(zhan)爭(zheng)

 

 

  五代 907年(nian)到960年(nian)

  907年,后梁(liang)建(jian)立,唐亡,五代開(kai)始。

  916年,耶律阿保(bao)機登基稱“大圣大明天皇帝”,定國號為(wei)“契丹”。

  960年,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謊報兵情,借口領兵到陳橋驛(yi)發動兵變(bian),奪取后周帝位(wei),建(jian)國號“宋”。

 

  北宋 960年(nian)到1127年(nian)

  975年,宋軍攻(gong)陷金陵,李煜奉(feng)表(biao)投降,南唐亡(wang)。

  979年,宋滅北漢。宋太宗(zong)起兵伐遼,敗(bai)于高梁河之戰(zhan)。

  1004年(nian),宋、遼訂立澶淵之盟(meng)。

  1038年,李元昊稱帝,即夏(xia)景宗,定都(dou)興州并改稱為興慶府,國號“大夏(xia)”,史稱“西夏(xia)”。

  11世紀中期 畢升(sheng)發明活字印刷術。

  1066年(nian),契丹再改國號回“大遼”。

  1069年(nian),宋神宗任王安石變法。

  1114年(nian),女(nv)真族完顏(yan)阿(a)骨打起兵反遼(liao)。

  1115年,完顏(yan)阿骨打于會寧府建都立國,國號“大金”。

  1119年,宋(song)江聚眾在(zai)梁(liang)山泊起事。

  1120年,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(xian)村(cun)起事。

  1121年(nian),宋軍生(sheng)擒(qin)方臘(la),送往汴京誅殺。宋江戰敗被俘(fu)。

  1122年,宋軍平定方臘余黨。

  1125年,遼(liao)天祚帝被俘,遼(liao)國亡。耶律大石率軍西行,于西域建(jian)立(li)西遼(liao)。

  1127年,金(jin)兵攻(gong)陷宋都汴(bian)京,擄走宋帝徽(hui)、欽二宗(zong),史稱“靖康之(zhi)變”。

 

  南宋 1127年(nian)到(dao)1276年(nian)

  1141年(nian),宋、金簽(qian)訂“紹(shao)興和(he)議”,宋朝稱臣,并與金以淮河為界。

  1161年,金主(zhu)完顏亮起兵伐宋,敗于釆(bian)石磯(ji)之役。

  1206年(nian),鐵木真獲(huo)得尊號(hao)“成吉思汗”,建國(guo)于漠(mo)北,國(guo)號(hao)“大蒙(meng)古國(guo)”。

  1227年,蒙古滅西夏。

  1234年,蒙古(gu)與宋聯軍攻陷蔡(cai)州,金(jin)哀宗自殺,金(jin)末帝死于亂軍中,金(jin)亡。

  1271年,蒙古(gu)改國號為“大元”,蒙古(gu)文稱(cheng)為“大元大蒙古(gu)國”,史稱(cheng)“元朝”。

  1275年(nian),馬可波羅(luo)到(dao)達中國。

  1276年,元(yuan)軍入臨安,滅宋。

  1279年,宋軍于厓(ya)山(shan)海域敗于元軍,丞相陸秀夫負幼(you)主趙(zhao)昺跳海殉國,宋流亡政府亡。

 

   1271年(nian)到1368年(nian)

  1292年,馬可波羅離開中國(guo)

  1303年,元(yuan)朝和窩(wo)闊臺汗(han)國(guo)、察合(he)臺汗(han)國(guo)約和,四大汗(han)國(guo)一致承認元(yuan)朝皇帝的(de)宗主地位

  1304年,四大汗(han)國彼此(ci)之間約和,蒙古帝國內戰徹底結束

  1351年(nian),韓山童、劉(liu)福通紅(hong)巾之亂(luan)(1351-1366)起

  1368年,朱元璋于南京稱帝,國號“大(da)明(ming)”。明(ming)軍攻陷大(da)都,元惠宗(zong)率宗(zong)室、臣僚逃回蒙古草原,國號仍(reng)為“大(da)元”,遷都上都,不再(zai)統治中原,史稱“北元”。

 

  明 1368年到(dao)1644年

  1369年,倭(wo)寇侵山東沿岸(an),倭(wo)寇之憂起。北(bei)元遷都(dou)應(ying)昌。

  1380年,胡惟庸入獄,廢止宰相

  1402年(nian),朱(zhu)棣(di)在靖難之役中奪位(wei)

  1405年,鄭和七次(ci)下西洋(yang)(1405-1433)

  1407年(nian),《永樂大典》問世

  1449年,土(tu)木堡(bao)之變,英宗被瓦剌(la)軍也先俘.

  1557年,葡萄牙獲(huo)澳門居住權

  1563年,俞(yu)大猷(you)/戚繼(ji)光于福建破倭寇(kou)

  1578年,李時珍(zhen)著(zhu)《本草綱目》

  1581年,張居正推行“一(yi)條鞭(bian)法”改(gai)革。

  1615年,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定八旗(qi)制

  1616年,努爾(er)哈赤即帝位,國號(hao)大金(jin)(后金(jin)),國都興京

  1628年(nian),崇禎西(xi)北大(da)饑荒(huang),李(li)自成亂起(qi)。

  1630年,袁崇煥遭(zao)磔(zhe)刑(xing)。

  1636年(nian),大(da)金(jin)改國號“大(da)清”,皇太(tai)極稱(cheng)帝,清朝建(jian)立

  1637年,宋應星著《天工(gong)開物》

  1644年,李自成建國號(hao)“大順(shun)”,攻陷北京(jing),明亡。山海(hai)關(guan)(guan)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(guan)(guan),擊敗(bai)大順(shun)軍(jun)。清攝政王多爾袞與順(shun)治(zhi)帝(di)入關(guan)(guan),遷都北京(jing),入主中原。明鳳陽總督馬士英(ying)等擁立福(fu)王朱由嵩于南京(jing)即帝(di)位,為弘(hong)光帝(di)。

 

   1644年(nian)到1840年(nian)

  1661年,鄭成功攻臺灣(wan),驅荷蘭(lan)人(ren)。

  1673年,三藩之亂(1673-1681)

  1683年,施瑯攻(gong)臺灣(wan),鄭克(ke)塽投降

  1716年,《康熙字(zi)典》問世(shi)

  1782年,《四庫全(quan)書》問(wen)世

  1839年,林則徐虎(hu)門銷煙。

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

1840年-1912年

  1840年,第(di)一(yi)次鴉(ya)片(pian)戰爭(zheng)(1840-1842)

  1851年,洪秀(xiu)全成(cheng)立太平天國。

  1852年,曾國藩組(zu)湘軍(jun)。

  1856年(nian),英法(fa)聯軍(jun),第二次鴉片戰爭(1856-1860)。

  1861年(nian),慈禧垂廉聽(ting)政開始

  1877年,左宗棠占(zhan)和闐,收復除伊(yi)犁地區外(wai)的新疆全部(bu)領土(tu)。隨即上疏建議新疆改設行省。

  1881年初,中俄《伊(yi)犁條約》簽定。

  1894年(nian),中日甲(jia)午戰爭。

  1895年,北洋(yang)水師全軍(jun)覆(fu)沒。

  1898年,譚嗣同,康有為戊(wu)戌變法

  1889年(nian),張(zhang)之洞任湖廣總(zong)督,推(tui)動(dong)洋務運動(dong)

  1899年,道士王丹箓于敦煌(huang)石窟第 17窟發現大量書畫經(jing)卷

  1900年,義(yi)和(he)團起(qi)義(yi)

  1901年,廢八股(gu),用策(ce)論

  1904年,日俄(e)戰爭。

  1906年,廢科舉

  1911年,黃(huang)興廣州起義,黃(huang)花(hua)崗事件

  1911年,武昌起義、辛亥革命爆發,南(nan)方各省獨立(li),清朝(chao)開(kai)始瓦解

  1912年(nian),清帝(di)退位,清朝正式(shi)滅亡(wang)

 

 

近代歷史

1912年—1949年

  中華民國(guo) 1912年(nian)—1949年(nian)

  1911:辛亥革命也稱武昌起義

  1912:中華(hua)民國(guo)(guo)成立(民國(guo)(guo)元年(nian)),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,臨時首都設于南京(jing)

  1912:溥儀退位,袁世(shi)凱于北(bei)京就任第二屆臨時大總統

  1913:宋教仁被(bei)殺,南方省(sheng)分(fen)發動二(er)次革命(ming)失敗,袁世凱(kai)就任第一屆(jie)大總(zong)統

  1914:第一次(ci)世界大戰(1914-1918)起

  1915:袁(yuan)世凱稱帝,改國(guo)號為中(zhong)華帝國(guo),蔡鍔等發動護國(guo)戰爭

  1917:府(fu)院(yuan)之爭(zheng),張(zhang)勛擁溥儀復(fu)辟失(shi)敗,孫中山廣(guang)州建(jian)大元(yuan)帥府(fu)護法

  1919:五四運(yun)動。蔡元(yuan)培辭北京大學校長職。上(shang)海發起中國首次大規模罷工(gong)

  1921:孫中山到廣(guang)州(zhou)重建軍政府,稱(cheng)“非常大(da)總統”、中國(guo)共產(chan)黨成立

  1921:外蒙古建立親蘇的郡主(zhu)立憲政府(fu)(fu),并宣(xuan)布獨立,而國民政府(fu)(fu)未予(yu)承認并發布聲明予(yu)以譴責

  1922:胡(hu)適推行白話文運(yun)動

  1926:國民政府北伐開(kai)始

  1928:東北(bei)易幟,北(bei)伐完成,全國統一

  1930:中(zhong)原大戰起

  1931:九一八事件(jian),東北三省(sheng)被占領

  1931:中國共產黨(dang)在江西成(cheng)立中華蘇(su)維埃共和國(1931-1937)

  1932:一二八事變日(ri)本攻占(zhan)上海

  1933:中央將(jiang)北(bei)平故宮博物院重(zhong)要古(gu)物南(nan)遷

  1934:推行新生(sheng)活運(yun)動。紅軍棄瑞(rui)金(jin),長征開始

  1935:共產黨遵(zun)義會議(yi)(毛澤東(dong)勢力(li)增大)

  1936:西安事變,張學(xue)良自此遭軟禁(jin)

  1937:國共(gong)第二次合作,成(cheng)立(li)“抗日(ri)民(min)族統一戰線”

  1937:淞滬會(hui)戰(zhan),8月14日(ri)(ri)中日(ri)(ri)首次空(kong)戰(zhan),獲八一四空(kong)軍大捷

  1937:南京大(da)屠殺

  1938:中國軍隊在(zai)臺兒莊(zhuang)殲滅(mie)日軍一(yi)萬余人(ren)

  1938:武漢(han)會戰

  1938:國民政府遷(qian)都(dou)重(zhong)慶

  1939:日(ri)軍炸重慶、潼關、洛(luo)陽(yang)、襄陽(yang)、西安(an)、宜(yi)昌、泉州(zhou)、成都(dou)等地

  1941:太平洋戰爭(1941-1945)起。

  1942:中國遠(yuan)征軍入(ru)緬作戰起,投入(ru)兵力總(zong)計40萬人(ren),傷亡(wang)接近20萬人(ren)。

  1943:中(zhong)、美、英三盟(meng)國在開羅發表對日作(zuo)戰宣(xuan)言——開羅宣(xuan)言。

  1944:豫湘桂(gui)會戰。

  1945:抗日戰爭結束、國(guo)共和談后簽(qian)訂(ding)雙十(shi)協定。中(zhong)華民國(guo)政(zheng)府(fu)(fu)在臺北中(zhong)山(shan)堂,接(jie)受日本投降。中(zhong)華民國(guo)政(zheng)府(fu)(fu)宣布承認外蒙古獨(du)立(li),并(bing)隨后表示支持蒙古人民共和國(guo)加入聯(lian)合國(guo)。

  1946:國(guo)共內戰起。詩人聞一(yi)多被(bei)殺。《中華民(min)國(guo)憲法(fa)》通過(guo)。

  1947:臺(tai)灣二二八事件。

  1948:蔣(jiang)介石當選(xuan)中華(hua)民國總統。金圓(yuan)券風(feng)暴。蔣(jiang)介石親自下令查封上海《觀察》雜志和逮捕《觀察》工(gong)作人(ren)員(yuan)。

  1949:白崇禧要求(qiu)蔣(jiang)介石辭(ci)總(zong)(zong)統(tong),副總(zong)(zong)統(tong)李(li)宗仁代理總(zong)(zong)統(tong)與共(gong)產黨和(he)談(tan)(tan),和(he)談(tan)(tan)破(po)裂。中華民國(guo)先遷都廣州,再遷都重慶,接著在不足半月內遷都成都。臺(tai)灣省政府主(zhu)席兼臺(tai)灣省警備(bei)總(zong)(zong)司令陳誠頒布臺(tai)灣省戒嚴令。美軍(jun)放棄青島基地(di),連同國(guo)軍(jun)撤退后,解放軍(jun)進駐青島。廣東和(he)廣西國(guo)軍(jun)撤往(wang)海南島或越南。金門古寧頭戰役。人民解放軍(jun)包圍成都,蔣(jiang)介石搭機撤往(wang)臺(tai)灣。

 

現代歷史

1949年-

 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(nian)—

  1949年,中華人(ren)民(min)共(gong)和國成立

  1950年,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

  1951年,西藏和平解放

  1952年,土地改革(ge)基(ji)本結束,徹底廢除我(wo)國(guo)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制(zhi)度

  1953年,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(shi)實行(xing)

  1953年,朝鮮戰爭(zheng)結束,抗(kang)美援朝勝利(li)

  1955年,萬(wan)隆會議(yi),臺(tai)灣地區發生孫立(li)人(ren)事件,孫立(li)人(ren)被迫下(xia)臺(tai),并被軟禁。

  1956年,我國(guo)(guo)對生(sheng)產資料(liao)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(gai)造(zao)(zao)基本(ben)完(wan)成(三大改(gai)造(zao)(zao)完(wan)成),;中(zhong)國(guo)(guo)共產黨第(di)(di)八次全國(guo)(guo)代表大會召(zhao)開,;中(zhong)國(guo)(guo)第(di)(di)一(yi)個生(sheng)產載重的工廠(chang)(chang)——長春第(di)(di)一(yi)汽車(che)制造(zao)(zao)廠(chang)(chang)生(sheng)產出第(di)(di)一(yi)輛汽車(che);,中(zhong)國(guo)(guo)第(di)(di)一(yi)個飛機(ji)制造(zao)(zao)廠(chang)(chang)試制成功(gong)第(di)(di)一(yi)架噴(pen)氣式飛機(ji);中(zhong)國(guo)(guo)第(di)(di)一(yi)個制造(zao)(zao)機(ji)床(chuang)的工廠(chang)(chang)——沈陽第(di)(di)一(yi)機(ji)床(chuang)廠(chang)(chang)建成投產

  1958年(nian),黨中央提出"鼓足干勁,力爭上游,多快(kuai)好省地建設社(she)會主義"的總路線

  1960年,臺灣(wan)地區與(yu)越南戰爭(1960-1975)

  1961年春(chun),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,,恢復發展(zhan)生產

  1964年10月(yue)16日,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(zha)成(cheng)功

  1966年,“文化大革命”開始

  1967年1月,全國各地掀起(qi)奪(duo)取(qu)黨政各級領導權(quan)"一月風暴(bao)"

  1967年,我國第(di)一顆氫(qing)彈爆炸成功

  1969年,中(zhong)蘇于珍(zhen)寶(bao)島爆發激(ji)烈武裝沖突,即珍(zhen)寶(bao)島事件。

  1970年(nian),我國成(cheng)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(di)球衛星——東方紅1號

  1971年,林彪與妻子葉群等(deng)九人外逃蘇聯,在蒙古(gu)墜機身亡(wang),即(ji)九一三事件。

  1971年10月25日,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得到恢復

  1976年,四五運動(dong),10月,粉(fen)碎江青反(fan)革命集團,"文化大(da)革命"結束

  1978年,中國共(gong)產黨第(di)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,改革開放(fang)開始。

  1979年,中(zhong)(zhong)美建交,中(zhong)(zhong)越(yue)戰爭爆發。

  1980年,中共中央為劉(liu)少奇恢(hui)復名(ming)譽,我(wo)國在廣東的深圳,珠海(hai),汕(shan)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經濟特(te)區

  1984年,許(xu)海(hai)峰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中國奧運史上首枚金牌(pai)。

  1989年(nian),六4事件。

  1992年,鄧(deng)小平發表南巡(xun)講話。

  1994年,三峽(xia)工程動(dong)工。

  1997年7月1日,香(xiang)港主權(quan)自英(ying)國移交至(zhi)中國,香(xiang)港特(te)別行政區建立。

  1999年(nian)5月8日,中(zhong)國(guo)駐南聯盟大使(shi)館遭北約轟炸,三名記者殉職(zhi),中(zhong)國(guo)爆發(fa)大規模反美(mei)游行(xing)示威。12月20日,澳(ao)門(men)主(zhu)權自葡萄(tao)牙移交至中(zhong)國(guo),澳(ao)門(men)特別行(xing)政區建立。

  2001年12月11日(ri),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。

  2003年(nian),廣東、香港(gang)、北京(jing)等(deng)地(di)爆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(SARS)。

  2008年,三鹿奶粉事件、汶川大地震、北京成(cheng)功舉辦奧運(yun)會(hui)。

  2014年,昆(kun)明火(huo)車站(zhan)暴力恐怖襲擊事件。

相關信息
上一篇 :什么是地質?
2014-07-29

2014-07-25
Copyright pflcb.cn/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·河南省山水地質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 技術支持:
聯系電話 0371-55150110 地址: 河南省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蓮花街56號